您在這裡

【回應】我們對於行政院今日對假新聞看法之回應

(媒觀)我們對於行政院今日對假新聞看法之回應

20170316

  關於行政院長林全及今日(16日)表示,不會用立法或修法去管制或侵害言論自由,我們予以肯定和支持;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表示,針對打擊假新聞,政務委員吳政忠與唐鳳正在處理「真實查核機制」,會和網路平台合作,提醒網友關於網路消息的真實性。對此,我們肯定行政院公開回應立場和做法,但關於假新聞之認定及「真實查核機制」之可行性,我們有幾點回應如下:

一、      如何打擊「假新聞」?「假新聞」等同「假消息」嗎?

  我們發現目前談論此議題時,常常混淆「假新聞」及「假消息」,假新聞出現有其結構性因素和背景,簡單來說,在現今媒體經營環境之下,各家媒體需要不間斷的即時新聞搶快、衝高點閱率,然而報導時應查證事實等最基本的新聞倫理卻因此而逐漸消失,造成許多負面效應。我們要先理解,「新聞」是由媒體經過一定的產製流程所報導,必須遵守真實公正客觀等基本新聞倫理,否則媒體公信力蕩然無存,「消息」則是一般的網路資訊,因此經由新聞媒體報導的訊息若缺乏查證或不真實,即為假新聞,網路謠言則屬假消息,專業的新聞媒體不但不應該出現假新聞,更要能幫助民眾辨別消息真假,可惜的是現在新聞不但無法做到後者,連前者都淪陷。

  而關於今日行政院院會記者會所指出的「假新聞」,我們認為政府已經把兩者混為一談,而要仔細區分的原因在於,打擊假新聞遠比打擊假消息要來的困難,因為打擊假消息只要在通訊軟體的源頭直接抑止即可,但是若要防止假新聞發生,還牽涉到「新聞自律」與「媒體素養教育」,其所涉層面複雜。

  另外,假新聞也比假消息的四處流竄來得嚴重,因為新聞有經過媒體守門的產製過程,因此,民眾認知那是一個真實的消息,並非謠言,因此,若新聞未經查證,媒體若沒有發揮守門專業,一旦報導出來,持續散佈,的確會造成社會不安與引發國家安全疑慮。據此,假新聞所牽涉到的層面不單單只是第三方查證問題,還有新聞專業與倫理問題,所以才會涉及到媒體自律機制。

  因此,關於如何打擊假新聞,我們首先要提醒(或許政院無此意,但執政黨立委卻屢屢提出相關法案),若動輒針對媒體言論抬出專法管制,不慎就會嚴重戕害民主政治;於法應該討論現行法律是否已不足用?又應如何健全?而非動輒立專法,傷害台灣民主政治。其次,必須要先思考並界定甚麼是「假新聞」? 是「結果論」還是「動機論」?而界定假新聞的人或機構,該具備何種公信力和鑑別判准?這些都有待思考和討論,否則,就很可能變成當代的文字獄。

    最後,針對防範「假新聞」之議題,可參考本會先前提出之三點聲明:第一:反對惡法,拒絕民主倒退。第二:正本清源,推動媒素教育。第三:自律他律,應檢討與強化。詳細請見面對假新聞應正本清源的再次聲明: 反對踐踏台灣民主 全面推動媒素教育〉。

二、      政府建立「真實查核機制」的可行性?

  我們肯定政府面對此假新聞議題的重視,但亦須提醒,必須小心謹慎,以免跨越侵害言論自由之紅線,將嚴重傷害台灣引以自豪的民主自由。因此,我們認為政府之立意良善,但可行性有待商榷。理念上來說,媒體已經是民主社會的第四權,監督政府是其重要角色之一,政府如何有權力設置一個高於第四權的機構來查核媒體呢?而在實務上,根據媒觀過去曾計算過即時新聞的數量,我們發現:「新聞發出的速度(尤其是網路即時新聞),遠比查證來的快」,當查證完一則新聞時,或許幾百則,甚至幾千則新聞早已在網路平台上被轉載,因此,當每時每刻都有新聞發出,數量之大超過想像,這又該如何全面查核?若無法全面查詢,又要如何選擇?回到第一點提到的:要先思考並界定甚麼是「假新聞」? 定假新聞的人或機構,該具備何種公信力和鑑別判准?所以,我們才會認為,還是要回到媒體自身的專業:媒體自律,以及閱聽人對於媒體的認識:媒體素養教育,才是比較根本的做法。

  但我們認為,政府還是可以邀集各界專家學者、實務界以及第三方團體就此一議題共同討論這一個做法是否可行。

三、      能做什麼?

  該如何改善台灣媒體整體環境,一直是媒觀的核心關懷,但若是從制止言論的角度來談減少假新聞的產生,將開民主的倒退車,這是我們不願意做的。我們認為不能單單只談第三方團體的查核機制,還是要回到自律與他律如何能夠強化與齊頭並進,畢竟這才是改善媒體環境與抑止假新聞的根本作法。

    就目前來看,媒體的自律機制是否「認真」在執行?乃是必須要去檢視的部分,更遑論目前沒有自律機制的網路媒體,其中,產製網路新聞的媒體除了原有業者外,還有內容農場以及自媒體,而這些要如何納入自律規範,以及要用甚麼標準,同時要如何規範,這些都是必須處理的問題。在他律部分,如何鼓勵民間團體進行媒體他律,同時,培養閱聽人及公民有監督媒體能力,而非只是謾罵媒體環境,也是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因此,若從長遠來看,要將他律從根本上健全,則必須從提升全民媒體素養做起,讓他律力量真正能夠壯大集結。政府能做的應該是增加媒體素養教育以及鼓勵他律的預算,於此才是長遠及有效的做法。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該如何推動、計畫乃至真正紮根執行,則仰賴政府跨部門之間的配合,以及政府與公民團體之間的相互合作,才能真正的打擊假新聞。

備註:關於今日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提到的查核機制之設計概念,幾年前在G0V已有公民針對假新聞之議題設計出類似之機制為「新聞小幫手」。也歡迎大家參考並下載使用。

【相關閱讀】

(媒觀聲明) 面對假新聞應正本清源的再次聲明: 反對踐踏台灣民主 全面推動媒素教育(20170314)

林揆:防範假新聞對公共利益造成危害 各部會應密切注意並即時處理(20170216)

假新聞氾濫 NCC:盼民間多開發查證平台(20170216)

(媒觀聲明)面對假新聞應正本清源:我們對蔡總統關於「假新聞」看法的回應(20170106)

附加檔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