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

公共電視需要災後重建
 
【按:對於公共電視紛爭及未來發展,公民團體感到憂心與高度關切,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及澄社發起「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的連署,已有多個團體表達支持,我們除了發表以下聲明,也會採取具體的行動,各團體將於10月18日(週一)於10:00立法院中興大樓103室召開記者會,並隨即拜會新聞局、立法院各黨黨團尋求支持,目前已獲新聞局、民進黨團及無黨聯盟回應,尚待國民黨團回覆。記者會及相關拜會行程將於近日內公佈。】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 
 
 
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
--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
連署團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陸續增加中…)
歡迎參與連署,來信請寄: media.watch@msa.hinet.net
 
公視董事會爭議與內部治理衝突越演越烈,不僅外界霧裡看花,也造成公視形象受損,民眾對公共媒體信心漸失。但我們必須指出,公視爭議並非從天而降,國民兩黨都是肇因。
 
民進黨執政時,雖修法促成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宣佈成立公廣集團,但卻未曾積極修改法規,公廣集團並未真正公共化。而2007年,民進黨舉行第四屆公視基金會董監事改選時程序草率,也為公視發展立下不當示範。不僅部分董事當選人未獲徵詢,亦有公開反對成立公共廣電集團者獲得提名,立院進行審查時,審查委員當場才看到候選人資料,憤而離席抗議過程太過匆促草率,造成公視董監事提審過程嚴重瑕疵。
 
國民黨長年利用國會多數凍結公視運算,使公廣集團無法正常運作,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僅未提出完整的傳播政策,也不願解決公廣集團法規未臻完備及財政不足的窘境。相反的,卻利用國會多數,作出干預公視營運的決議,後更擴增公視董事會人數,將手伸入公視,過程粗暴,使公廣集團的運作陷入政治惡鬥的漩渦,不僅公視員工士氣受挫,多年來台灣公共媒體建立的正當性與公共性也面臨風雨飄搖的困境。
 
我們認為,缺乏明確的公共媒體發展政策以及國民兩黨怠忽修法的消極作為,不僅是權力者的重大缺失,亦是第四屆公視董事陷入混亂與惡鬥的重要原因。我們除呼籲朝野政黨應負起政治責任完成法規修訂、提高對公廣集團捐贈,促使台灣公共媒體真正朝公共、獨立發展外,對即將進行的第五屆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與連動改組的華視董事會,我們要嚴肅提出以下訴求:
 
一、關於公視基金會董事會提名審查程序
1.行政院應在提名前一個月向社會徵才,由社會各界推荐公視基金會董事會人選。提名人選確定後,應向社會公告,並說明提名理由。
2.立法院應事先公告提名審查委員會審查委員名單,各黨並說明審查委員之詳細背景及推舉理由。審查委員不得具有以下身份: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與公廣集團有業務往來及應利益迴避之人士。
3.公視基金會董事會審查過程需秉持公開、透明、公共參與之原則,全程轉播,開放公民提問、接受公共監督。
 
二、盡速修改公視法,減少公視基金會董事會人數,回復十一至十三人組成。
 
三、有關華視董事會
1.應即修改華視公司章程,將現有20餘名董事降成13人為上限,以維決策效能並降低董事會開支。
 
2.在集團法制未修訂完成前,宜由公視基金會推派現有董事(含企業經營背景的董事),並佔二分之一席次以上,結合民股董事與員工董事組成之,以確保集團整合、實踐公共精神及企業營運效能。
 
我們並不會天真的認為落實上述三項訴求便能讓台灣的公共媒體走向康莊大道,更重要的是行政與立法部門應儘速提出完整的公視發展政策,並展開整體修法之工作。但公視董事會提審過程透明化與公共化,是公視災後重建的第一步,也是檢驗馬英九政府重要關鍵。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