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212華視產業工會新聞稿

在公視基金會新任董事長遴選之際,華視工會對各位董事未能即時接納公、華視工會所建議的「拒接聘書、不要開會」,深表遺憾。 雖各董事長候選人願意回應社會期待,將各自政見公開在公視網站上,但仔細閱讀三位候選人對公共廣電之願景,只覺輕描淡寫、避重就輕,未能切入過去一年多來以「公廣集團」作為一個虛擬組織框架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電視台五家電視台所引發的種種矛盾與爭議。華視工會身為公共化商業電視台從業人員,我們有義務在華視董事人選出爐前,向社會各界及未來的公視董事會,提出實務工作者在公共化後所感受到的幾大問題,及我們認為未來華視董事所應具備的功能及人選產生制度: 一、董事人選應針對華視所需而聘任,避免頻道定位不清 華視自95年4月公共化至今,往往因頻道精神與決策機制「過於公共」,而傷害以商業模式自負盈虧的企業體,我們認為,致使這個現象主要源自公、華視董事會的重疊比例過高。 公視基金會依持股比例所得的17席華視董事中,即有11名來自公視董事會;再加上另外2名公視董事擔任華視監察人,可說公視基金會全盤掌握了華視運作,縱然17席當中的6席董事為向外遴選派任,但在權力架構和決策機制上,皆難避免以「公視思維」領導華視的命運。血淋淋的案例即是去年年底北高兩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由新聞部第一線工作人員指出:「這次選舉,只有國民黨黨部的計票系統開放給媒體採訪,民進黨並沒有提供這樣的服務,所以長官便決定開票報導不能偏向任何一個色彩,我們不能使用國民黨提供的數字,畫面上只能有中選會的票數統計數字。」、「開票兩小時,各台都積極地使用數字在作選情分析,只有公視、華視的票數統計數字還跟中選會一樣“掛零”,收視率當然也就跟著“掛零”阿!」 二、董事會應勇於挑戰「卸責的政府官員」,積極爭取法定附負擔捐贈 華視董事會組成比例的失衡,也造成未能與員工站在同一陣線,積極向新聞局爭取華視公共化後的應有補助。華視公共化的種種營運限制(如兒童節目時段不得插播廣告)對以廣告為收入的商業電視台是一大衝擊,目前在無政府資源挹注下仍持續虧損,已造成公司舉債擴大的現象。過去的歷任新聞局長也都允諾會給予華視「附負擔」捐贈,但至今尚未落實,董事會未能即時體察此事的嚴重性,積極拉攏輿論向新聞局製造壓力、拿取應有資源,僅是對內不斷以緊縮預算的方式在減少虧損。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附負擔」挹注,只得壓低製作成本勉力維持播出,時間一久,收視群散逸,惡性循環下虧損只會更加嚴重。 故我們認為新任華視董事會應更有魄力挑戰卸責的政府官員,將爭取政府編列「附負擔」預算捐贈華視視作第一要務,要求政府依法補貼華視因「公共化」所造成的虧損! 三、員工董事可平衡董事會「過客效應」 在華視公共化過程中,公、華視董事會著手進行的公、華視資源整合(如「公廣新聞平台」的設置),曾在員工之間引發不小爭議,嚴重打擊員工的士氣。此爭議係因董事遴選往往太過「一時之選」,並非有延續性的選任。這樣的組成性質導致了董事無法進入公、華視第一線實務工作者之工作現實,而在未與員工溝通的狀況下由上而下施行政策。而後工會與華視員工董事相互搭配,由工會向下蒐集員工意見,交付員工董事在董事會內部發動全面性的政策檢查,才順利導正政策方向。 由上述案例可知決策機制開放員工加入,可平衡董事會頻頻「改朝換代」所引發的問題,對穩定企業發展有相當之助益,國內國營事業與西方先進國家也均有此企業民主案例可循,故未來華視董事會也理應繼續維持員工董事的參與機制。 四、為符合公共價值,請先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再行遴選! 此屆公視董事會人選產生過程所引發的輿論批評,及昨日經濟日報的報導,已嚴重傷害公共廣電事業的形象。公視的誕生與華視公共化,皆是得來不易的成果,我們呼籲新任公視董事會未來在選任華視董事會人選時,為避免重蹈自身覆轍,應先邀請官員、學者、工會、其他社會團體共同召開遴選制度的研擬會議!我們認為,唯有將董事人選回歸完善的遴選制度,才能捍衛公共價值不受政治力介入! 同時,向來在公共化政策上便宜行事的新聞局,也請儘速負起責任、召開公共化檢討會,針對工會所述的幾點問題進行檢討、改進,讓公共化的華視早日步上正常軌道,確實落實執政黨「黨政軍退出三台」的支票!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