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好媒人 兒少新聞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新聞稿

為培養媒體工作者從多元角度觀察、檢視報導內容的能力,以及落實平面媒體工作者報導兒少新聞時應遵守的隱私權與人權原則,第二屆好媒人兒少新聞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第一場昨(18)日於蘋果日報正式舉行。與會NGO團體對蘋果日報重視民意、回應NGO團體的要求及願意進行報導更正給予肯定,但對於模擬圖片的處理則應更加謹慎。 昨日與會的包括新聞局、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NGO團體,和蘋果日報展開三面會談。 新聞局長鄭文燦表示,自從沒有出版法後,報業自律要靠報社和讀者互動,新聞局對台灣媒體的多元性、活力及新聞自由也會特別保護。也希望透過報業和NGO團體對話,發展報業與社會的共識。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現今兒少新聞有曝露兒少隱私資料、直接跟拍或侵入式訪問未成年人的問題。期待報業不對兒少作侵入式或直接採訪,避免刊登未成年當事人或關係人照片,或用假人及模擬繪圖詳述歷程,也應避免使用標籤化或歧視性標題,她並建議報社可與兒少團體合作撰寫保護個案案例。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孫一信表示,目前整體的媒體環境對身心障礙者的態度和看法有改善,但是為吸引讀者,編輯下標常採用羶色腥的聳動標題,記者對身障者也有其偏好和刻板印象,尤其對精障者的歧視特別嚴重。孫一信提醒媒體工作者,記者一天就可以截稿,但是一篇不當的報導卻會使得社福團體的努力倒退數年。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媒體常用標籤化和刻板印象報導新聞而忽略了判斷過程,很多弱勢團體被報導呈現時,並沒有太多能力反駁媒體的曲解。管董事長表示,媒體缺少專業教育及在職訓練,期待媒體透過和NGO團體或弱勢團體長期合作互動,更了解其想法、觀念。 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表示,報導提供的相關資訊管道應保持其正確性,且應時時警惕當初提供相關資訊管道目的何在,報導的內容也開始關心人文社會議題。陳總編輯表示,蘋果日報對被害人的保護的確不夠,照片過於明顯,以後對被害人保護的馬賽克要比平常更明顯,模擬照片的使用應更謹慎。 蘋果日報記者表示,「錯與批評」是蘋果日報很重要的欄位,給報社和上級很大壓力,「內容都是真的」。兒少新聞在記者良心和政府法令保護下有雙重壓力,希望社工和記者可以多方合作。台少盟理事長#32426;惠容回應此合作需長期努力,雙方對話平台應持續以建立未來合作機制,培養雙方的信任感。 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表示,在不同標準下報社和兒少團體發生衝突,需靠雙方溝通解決,雖不會有立即的結論,但透過不斷溝通,一定會化解彼此的誤解,也很感謝今天能有這樣的溝通平台。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