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付費:將頻道選擇權還給消費者(第三期/觀點對話)

文/林宗男  (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消基會副祕書長)

目前民眾收看電視來源可分為「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及「中華電信的MOD,其中仍是以有線電視為主要收視來源,78.3%民眾是透過有線電視收看媒體資訊。但是由於有線電視數位化進度遲緩,安裝數位機上盒的民眾只有25.9%,仍有高達74.1%的民眾未安裝。消費者一個月平均繳交550元上下的費用,業者宣稱總共可收看100多台頻道,看似很多選擇,但事實上其中有很多頻道是消費者不想看或不需要的,如賣藥、股市分析等,再不然就是一再重播的節目。根據調查指出,有56.5%的收視戶表示現行的收視費用並不合理。要解決目前困境,有線電視的數位化乃是一個有效的契機。

若制度設計完善 消費者將受益

根據研究指出,從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有線電視發展發現,有線電視數位化可提供分組付費功能。為了加速數位化的推動,NCC規劃以數位化比率做為檢核基準,達不到指標的業者,下個年度的月費上限逐年下調。如果NCC嚴格執行此規範,應可有效提升有線電視數位化比率。分組付費機制設計完善的話,把頻道選擇權還到消費者手中,依照使用者付費的精神,選擇的頻道少,繳交的月費自然比較低。當頻道選擇權回到消費者手中時,有線電視就會從目前的分區壟斷、消費者無從置喙的現狀逐漸變成消費者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

按照NCC目前規劃,預計106年時實施的分組收費分為1組基本普及組及3組以上基本套餐組。基本普及組收費上限為每月200元,必須包含合法必載、指定必載、公用、自製頻道表等至少一個頻道。基本套餐組每組收費上限為130元。且各基本套餐組總和不得超過300元。如果消費者選擇基本普及組及所有的基本套餐組,選擇收看維持現狀的所有頻道,所付出的月費為500元。根據調查發現:高達7成以上民眾偏好「以同樣資費看目前所有頻道(即維持現狀)」,因此目前規劃也提供偏好維持現狀消費者的選項。根據中央研究院施俊吉教授在去年6月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發表「有線電視市場結構與經營區調整政策」一文,指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毛利,年年都在40%以上、相當驚人。消費者長年繳交高額費率,看到的卻是不成比例的節目品質,對於任何改變都會心生疑慮,懷疑是藉機漲價的藉口。這就是高達7成以上民眾偏好維持現狀的原因。這個也就是為何業者高呼台灣沒有向下分組的空間,分組付費應該是提供向上分組的設計。只提供向上分組付費,只是保障業者收入向上,對於消費者權益卻是反向的向下沉淪。

基本普及組的設計類似社區共同天線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因為目前跨區經營的限制以解除,業者為了吸引消費者,就必須要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基本普及組及套餐組的頻道組合。消費者也可依據自身需求,依照「看多少,付多少」的原則,決定自己要看的頻道內容。各頻道為了要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勢必要使出渾身解數,推出吸引消費者的節目內容。

各系統台因會面臨不同業者的競爭,除了需努力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化服務之外,還可藉由數位化推出寬頻上網、付費頻道及計次付費等加值營收,創造額外營收。當越來越多有線電視能夠提供民眾寬頻上網的選擇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對中華電信提供的固網寬頻帶來良性的競爭壓力。

回歸消費者決定 非阻礙數位化

有業者提出投入高額數位化建設金額。現若強制實施分組付費政策,業者之收入將嚴重低於建置成本,將因此排擠數位化建設進程。這完全是倒果為因的說法,業者本來就應該出資建設才有能力提供消費者產品而跟消費者收取費用。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程度嚴重落後國際社會,業者過去十幾年來坐享分區壟斷的暴利,且分組收費預計於106年時實施,分組付費跟本無從排擠數位化建設進程。若業者有能力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根本不必排斥分組付費的機制。若頻道業者擔憂分組付費減少收視人數,導致收入減少。根據調查指出,約有22%民眾收看MOD。大部分的有線電視頻道都沒有到MOD上架。若擔心收視人數減少,一方面需推出高品質內容,另一方面努力開疆闢土拓展收視人口,收入不減反增。

消費者是否擁有真正選擇權將是市場機制是否能落實的關鍵,向下分組付費的套餐設計也許不是完美的機制,但是比起目前的現況,對於消費者權益的保障,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